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app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电子证书怎么下载呢?

时间:2024-06-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04 栏目名: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有些地区更是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单纯追求名誉上的达标,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者必须转变观念,认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未见显著效益,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教育信息化愿景目标的明确阐释,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以上建议只是初步性的,并不能视作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整体方案”。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电子证书怎么下载呢?

智慧中小学证书下载步骤如下:

1、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pp,在我的菜单栏里面选择我的培训,再选专题喊颂携培训

2、然后就会看到学时已经累计,达到符合要求就会显示已完成。

3、等待专题完全结束后,就会显示出电子证书,然后点击下方的下载就可以了。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部在总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并将原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樱歼,于2022年3月1日上线试运行。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目前有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郑伏经验等6个版块,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万余条。其中,课程教学版块上线了19个版本、452册教材的19508课时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到24.6亿,访问人次20.22亿,用户覆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所有省(区、市)及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

自2022年3月1日试运行以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浏览量达7.2亿,日均浏览量2888万以上,最高日浏览量达6433万。

登录国家教育云平台安全吗

安全的。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是依托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筹建的面向全国的教育服务平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向广大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教学服务和教辩则育教学资源,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提供资源上传下载服务的基团升础上,强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的资源推送,把不同用户所需要的适当资源送入不同的携或棚个人空间,以教师的教学空间应用带动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应用,在“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促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米学是什么

米学app是一款致力于为学校教育提供全面服务的一款软件,它是由教育基金会和北京米学科技公司共同携手推出的,学校使用这款软件后,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学生学习管理工作。米学网打造了一个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及评价、成长记录、校园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与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中小学智慧教育服务平台。米学网可以根据学校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

如何突破教育信息化应用瓶颈

从总体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虽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毕竟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问题是必然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并努力创造条件加以逐步解决。这里,笔者抛砖引玉,提出破解信息化应用瓶颈之方略。

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大方向

  问题:从相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中小学校园网的主要用途中,接近半数是用于学校简介及新闻发布,而直接用于教学的比例则少得可怜。有些地区更是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只是为了单纯追求名誉上的达标,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策:从面子工程走向应用实务。

  领导者必须转变观念,认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明确教育信息化必须以服务为宗旨,即为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服务、为教育质量管理服务、为家校沟通及社区发展服务。

  建议: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能力的跟进,建议必须重视信息化教育领导力建设。信息化教育领导力包括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能力;信息化教学与课程改革领导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领导能力;教育信息化规制建设能力。为此,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具有革新意义的培训项目,对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切实有效的培训;发掘先进典型和筛选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和引导。

  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

  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取得显著效益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创新愿景、硬件设施、信息资源、教学工具、师资队伍、政策规制等教育信息化要素缺乏系统的规划,使得这些要素彼此不搭调,难以发挥系统性能。

  对策:进行系统规划,通过调节时间差、调动空间差、利用人际差,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具体是,时间差:硬件投资分期分批实施,长周期因素优先启动;空间差:点面结合、先行试点,资源共享、滚动发展;人际差:培育样板、先进带动。

  建议:在信息化建设投资中引入总拥有成本概念(TCO),一次性做3—5年的规划,在规划中考虑成本结构,包括设施、资源、培训、运行、维护及更新等。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问题: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效益。目前的统计数据表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还比较欠缺。虽然教师不乏培训,但是切实有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还没有跟进。

  对策:促进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对培训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使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建议: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虽然目前尚未覆盖全国,但是为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也为开展教师培训提供了依据及方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需以此为参照。

  建设适用的信息化资源

  问题:资源问题也直接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之所以不能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是因为缺乏合用的资源。近年来,很多机构及IT企业致力于资源的开发工作,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合用”的资源还是非常缺乏。另外,由于各资源系统采取各自的技术标准,相互之间难以沟通和交换。

  对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适用、合用且符合标准的资源,可以采取的对策是:由重新开发向改制利用转变,由独立建设向结盟共建转变,由封闭结构向半开放结构转变,由资讯库向学科知识平台转变。

  建议:建立基于标准的、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建设机制;拓宽教育资源来源,鼓励有特长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创建适用的资源,如信息化教案、专题网站等;进一步加大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的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政府号召和政策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特别是重视保护并发挥IT企业建设信息化资源的积极性。

  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

  问题:教育信息化建设未见显著效益,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教育信息化愿景目标的明确阐释,也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设想,如果预期的目标仅仅是“促进学校发展”,那么不仅不能以此作为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直接指标,也难以用来对效益进行评估。

  对策:引入长效效益评估机制,以评估促发展。

  建议:教育信息化涉及多方利益,需要经历多个发展阶段。为此,可应用多视角的、多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框架,从用户视角、财务视角、运营视角及变革视角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以此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持续、稳定发展。

  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问题:多年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物理网络完全独立,应用层面互不相通,存在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也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

  对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专业化运营服务。

  建议:通过研究提炼出一批最具公共性的教育信息服务功能,从国家和省市层面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企业力量发展教育网专业化运营,逐步形成服务标准;制定有利于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优惠政策。

  以上建议只是初步性的,并不能视作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整体方案”。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