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2023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
2023年教师职称评审新政策已经发布,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有了显著变化。以下是具体内容的改写和润色:**教师职称评聘过程及标准变化**
1. 评审权限分为三级,实行省评正高、市评副高、县评中级的三级评审制度。正高级的省评可以委托设区市组织评审,并由省统一备案。
2. 评审标准包含四项要求:
- 坚持师德为先,突出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评价。
- 突出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岗位业绩贡献。
- 突出课时量和教学实绩刚性要求,不足者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或参与高一级岗位竞聘。
-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教科研项目不再作为职称评审的唯一限制性条件。
3. 评审过程实行教学评述制度。正高级教师申报者需通过多种形式如教学述评、试讲说课、面试答辩等进行评价;中级、高级职称申报者则须进行现场教学能力考核评价,并结合平时教学业绩确定评价结果。
4. 教科研成果评价注重实际贡献,特别是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转化和推广情况。
5. 建立教师课时量公示备案制度,每学期结束后,学校需公示教师实际任教课时量,并备案作为职称评聘依据。
6. 实现评聘有效衔接,职称评审应按照岗位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并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通过评审的教师应及时聘用到相应岗位,并享受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
**高级和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条件有了“硬杠杠”**
1. 正高级教师申报门槛从过去的任现职以来核心期刊论文或论著改为在任期内具备以下“五项”条件之一即可申报:
- 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
- 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或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
- 公开出版教育教学研究专著或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编者。
- 在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或在重要报纸发表理论文章。
- 完成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被主要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2. 副高级教师也规定了“硬杠杠”,需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同时,具备“5选1”条件:
- 主持县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结项鉴定。
- 获得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或教学能力和优质课比赛获奖。
- 公开出版教育教学研究著作或课程标准教科书编者。
- 在正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重要报纸发表文章。
- 完成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被主要学术文摘全文转载。
**总结**
新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参评高级、正高级教师需要有实质性的“硬成果”,而不仅仅是依靠教龄和荣誉等“积分”。目前政策正征求意见阶段,教师可以积极提出建议,以便完善职称评审体系。同时,即将申报职称的教师应根据新要求制定目标计划,努力提升自身条件,为职称晋升打下坚实基础。
认识“教学成果”
今天开始阅读《教学成果这样培育》这本书,读了《前言》部分,对“教学成果”有了初步认识。国家级教育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教育教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列每四年评审一次。评选活动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第一是激励:要通过优秀成果的评选奖励,把改革的动力潜能挖掘出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特别是激励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在教育教学改革一线长期进行实践探索,攻坚克难,将改革引向深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第二是共享:引导各地和各学校进一步总结提升这些年来课程改革积累的成果,搭建成果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能够分享这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共同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成果要以: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才是《条例》所指的教学成果。
价值定位:是教育科研和教学工作两者的结合直接指向教学实践。激励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创新实践。以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内容要求:教学成果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成果形式:将教育教学方案作为成果的物化形式,突出教学成果的可操作性,可推广性要求,共同研究与实践“两张皮”问题。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设计规定了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为成果报告,即关于教学教育教学方案主要内容及其形成与检验过程的报告,同时辅以论文,案例,视频等职称材料。
成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使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对于实现培育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成果应遵循的原则和环节:
三个基本原则:1 确保将培育过程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促进教学工作的迭代更新,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而不能把它窄化为撰写科研论文的过程。2 确保将培育过程作为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有权之士等各方面力量协同创新、共同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其中学校和一线教师是主体性力量。不能把它窄化为少数专家的个人行为。3 确保培育过程主要是从专业角度进行的,持续不断地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追寻教育教学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儿童的学习持久性的下功夫。不能把它变成一两次耀眼的教研活动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运动。
四个基本环节:准确定位,理清思路,实践检验,成果总结。
教学成果如何培育?明天继续学习。
谈怎样申报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
腺温习潘吞静电感应簿大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件
评定标准:讲师须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参加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善于表达,课堂讲授效果良好;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公开发表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艺术作品。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教师。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全面履行现任职务岗位职责,积极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学风端正。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得硕士学位,从事教学工作2年以上;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取得助教资格4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1、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古汉语)统一考试(外语教师考第二外语),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2、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具备以下条件:
1、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担任1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专业课和实践课教师,担任专业课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讲授工作;
2、全过程地承担过1门课程的专职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组织课堂讨论等各教学环节工作;
3、参加过科研工作或发表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教学效果良好,至少有1次以上年度教学质量评估被评为优秀;或获得校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2、获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3、参加的科研项目、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助教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其中至少1篇在本学科国家核心期刊或外文重要期刊上发表或为三大检索论文;
2、参编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国家统编的高校教材,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至少1篇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