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目的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改革内容:要从“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渐过渡到 “全面普及高中教育”。
设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目的
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
特别是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央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重要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据悉,各实验区都以党委、政府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专门印发了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验内容和举措。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实验区进行调研,指导推动实验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双减”等重大任务,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并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总结凝练实验成果,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发挥好示范效应,进一步推进深化全国各地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 《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 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 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等文件精 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 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 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 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 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 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 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 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 课, 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 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 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 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还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 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 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 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 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 52 周:教学时间 39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 13 周。 各学年 39 周教学时间安排:一—八年级每学年上课 35 周,复习考试时 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 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 33 周,复习考试 4 周(初中最后一 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 26 课时;三——六年级 周活动总量 30 课时;七—九年级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每课时以 45 分钟计。 3、课程计划表 表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省级实验区(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比例 时 品德与生活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德 (社会)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 史 2 2 2 206 0.022 社会 地 理 3/2 2 158 0.017 科 学 2 2 2 2 280 0.029 生 物 2/3 2 157 0.017 科 学 物 理 2 3 169 0.018 化 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体育与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健康) 音 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 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实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地 方与学 学校课程 1 1 2 2 2 1 1 0 1 383 0.0402 校 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展(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眼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果是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保健操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表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级实验区(按综合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 时 比例 品德 与 2 2 2 2 2 420 0.044 生活 2 品 (社 德 会) 思想 2 2 3 239 0.025 品德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 学 2 2 2 2 4 4 5 725 0.076 体育(初中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为体 育与健康) 艺 术 4 4 4 4 4 4 2 2 2 1046 0.110 综合 信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技术 活动 地方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和地 课程 方与 学校 学校 1 1 1 3 2 1 0/1 1/0 1 383 0.0402 课程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 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动、眼保健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操 表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实验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课程计划 表 总课 课时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时 比例 品德与生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活 (社会) 德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学 2 2 2 2 280 0.029 生物 2/3 2 157 0.0165 科学 物理 2 3 169 0.018 化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与健康)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和地 方与 学校课程 1 1 1 3 2 1 2 1/0 0 403 0.423 学校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 动、 保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眼保健操 四、课程设置说明 1、表三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的课程计划表,与表一比较,综 合学科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该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础上生成。以表一为 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用表二“历史与社会”替换表一中的“历 史”、“地理”;以表二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 3—6 年级 “科学”、7—9 年及的“物理”、“化学”、“生物”替换表二中的“科学”, 用表一中的“音乐”、“美术”替换表二中的“艺术”。按照这一思路,可以生 成综合学科有一门,如只有“历史与社会”、“艺术”的课程计划表和综合学科 有两门的课程计划表。 2、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分科课“历史”的全部内容和“地 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综合课“科学”包括了分科课程“物理”、“化学”、 “生物”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综合课“艺术”包括了分科 课程“音乐”和“艺术”的全部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 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 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 1 课时;其他内容则统整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教育厅的有 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4、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 见统一安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由学校 根据我厅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 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 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 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 主渠道作用。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至六年级 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其中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要求的健康知识, 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 使学生了解, 但不得组织笔试。 没有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 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7、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绿证教育、 环境教育、 本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 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 课开设专题讲座。 8、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 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程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 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外语双语教学的实验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外语教学,办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9、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 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 30 分钟为 1 节课。安徽2010年高考方案
还是先知道分数再包自愿的 啊!!!!! 今年不用担心 是第一次不会很紧的教育毕业论文 基础教育 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
以创新效果为规范,鼓励先生勤于创新在下校德育办成立了专门的反省小组,对各班的习气养成、清洁、纪律和学习等状况停止反省,应用每周升旗典礼日子停止总结,给优胜班级以“五星牌”的奖励,以此激起各班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这在全校营建了奋进、争先的气氛,构成了安康的竞争机制。少先队大队部主办校刊《七彩阳光》,鼓舞各班先生宣布文章,先生文章登载后,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培育了先生的创作兴味……此外,在下校每期在开学仪式上,对有突出奉献的师生停止奖励,以此一定师生的创新效果,鼓励更多勇于创新者,为先生营建创新环境,使之有创新的希望,培育其创新认识,激起其创新潜力。
四 以素质教育为根底,重点抓好创新素质教育
学校要正确处置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应该在抓好素质教育的根底上,积极鼓舞先生深化理论,走创新之路,从而培育先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以便日后向社会保送更多的发明性人才,完成新时代赋予教育的特殊使命。(1)在下校要请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益,坚持开齐课程,支持音、体、美等副科为语、数等主科让路的做法,以促进先生的片面开展。(2)在下校积极鼓舞先生在校刊《七彩阳光》上宣布文章和在课外活动中学习五子棋、跳棋、象棋、围棋、书法等技艺和办法,以此熏陶先生情操,激起其奋进。(3)在下校坚持从先生的心思特点和认知规律动身,抓住先生的猎奇心,率领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充沛应用乡村丰厚的自然资源,让先生在理论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论,不时进步先生独立操作的才能。如学校买来花籽,让先生回家种花,要求先生把成功种好的花带回学校,以丑化学校;又让先生从校外弄来麦冬,绿化校园。为了保证校园的绿化质量,学校正其实行划分班级管理,在每个班级的绿化区域内,挂上写有该班级称号的牌子,方便大家监视绿化效果。假期还让先生向晚辈学习小养殖,以作文的方式向班主任汇报等。这样便无效鼓励了小先生从小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培育了他们的创新肉体和创新才能。
五 以学校为阵地,将培育先生创新素质教育深化到社会各个范畴中
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提高的灵魂,是国度兴隆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才能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创新教育是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事,单靠学校的教育力气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勾结各种社会力气,共同对小先生停止创新素质的培育,使小先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1)在下校成立了家长学校,临时延聘有责任心的乡、村指导担任声誉校长,让他们结合社会各界力气,积极投入到在下校先生创新素质的教育中来。 毕业论文网(2)在下校要求退休教员发扬余热,担任帮扶就近的先生,监视先生完成创新素质教育的理论义务,肩负逐渐培育先生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3)在下校活期召开家长会议,共同讨论“培育小先生创新素质”大计,要求大家为了先生开展,携手协作。总之,在下校的创新素质教育,经过学校教育任务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临时努力,现已初见成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讲:“处处是发明之地,天天是发明之时,人人是发明之人。”所以,乡村小学校的教育者必需进步看法,转换观念,丢弃地处偏远、生源差(乡村先生中属独生子女、留守生、贫穷生的居多)和教育质量不好等种种借口,坚决搞好创新素质教育的盲目性,坚持培育先生的创新素质,才干使乡村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等诸方面失掉片面开展,才干最终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教育的荣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