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 所倡导的研究性报告(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
时间:
2024-04-06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农村中小学新课改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陈培瑞 基础教育新课改:反观与前瞻后的沉思 2004(6)
郭晓明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的进展与反思 2004(4)
上海市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 2000~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进展情况分析 2004(3)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组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调查报告 2004(3)
洪俊.熊梅 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2004
王善迈.袁连生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论文] -教育研究2002(6)
李水山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03(15)
覃章成 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 2003(1)
张玉林 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 2002(11)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如下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上面六方面:包括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转变学习方式,改变考试评价,深化课程管理体系改变,从根本上说,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