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 纲要在管理方面的 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时间:2024-04-0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3 栏目名: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纲要规定应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进行常规性检查,但是实际上这种检查多流于形式,就算起了作用,也是一种“狐假虎威”的行为,学校真正听信的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这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基础教育管理的目标具体表现应是什么?

作为同样也身处21世纪——一个曾经使人们对之抱有无限遐想的新世纪的学生兼教育研究人员,重读1993年颁布的纲要,比照在这个时间段中所进行的我们所能感受得到的教育实践,却发现了一个很多耐人寻味的问题: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目标之间存在的悖论。也就是说,纲要所确定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能保证它所规定的基础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虽然这可以用实践来证明,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般的组织行为的逻辑来证明。纲要要求全体适龄人口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权力和权威的体现,这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做法和趋势。纲要规定应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进行常规性检查,但是实际上这种检查多流于形式,就算起了作用,也是一种“狐假虎威”的行为,学校真正听信的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这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事实。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