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共性与个性(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哪些,简答素质教育五点内涵)

时间:2024-04-1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

论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为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起着推进器的作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有利于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1、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部分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应该服务于总体目标。现在所进行的高校素质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两翼,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全面教育。

2、素质教育目的要使每个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各类专门人才要求的素质结构,成为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人才。

二、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起着推进器的作用:

1、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素养的人也是善于自主学习的人,而独立自主的学习正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地对付和处理各种新的挑战与危机,素质教育的增加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掌握新的知识。

2、素质教育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划分成为历史,学习成为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这意味着学习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

三、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有利于增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1、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新使命。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竞争能力。

2、为了培养素质教育社会的创新人才,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等、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能力。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一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哪些,简答素质教育五点内涵

1、素质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四大特性:
①全民性——面向每个教育对象;
②根本性——优化人的基本素质;
③全面性——兼顾每种基本素质;
④协调性——整合各种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片面教育”、“不当教育”而形成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的教育,没有人能够划分哪些课程是素质教育,哪些课程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教学模式),可以应用于(或者说“体现在”)各种课程之中。
2、社会主义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①思想道德素质。其中个人品德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②科学文化素质。其中科学素质包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等等。
③实践能力素质。其中包括操作能e68a84e79fa5e9819331333365633835力、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等等。
④体质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包括:兴趣的多样性、情绪的可控性、意志的坚定性等等
参考文献:高金华,《增强大学思政课实效性的三个根本要素》,《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年第3期(5月20日出版)第149~152页。
【温馨提示】此乃个人见解。考试要按(指定)教材答题。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根本的区别,表现在:
(一)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适应时代变化的素质培养;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少数尖子学生的升学教育。
(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观,强调各种基本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定质量高低。应试教育只注意到升学的需要和升学素质的培养,忽视或放弃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只选择合适的学生提高升学率,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求知欲、创造性,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学生被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一味加工统一模式的“标准件”,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在这种教育中丧失殆尽。
(四)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注意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只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由此相应的是,二者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分别在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