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教育部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活动中,永州柳子中学3位教师报送的实验教学作品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课例。

湖南省精品课获奖名单2023
湖南省2023精品课获奖名单如下:
1、日前,湖南省教育厅办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湖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结果的通知》,永州柳子中学报送的三部作品,均获评省奖:物理组蒋凤玲老师荣获湖南省一等奖;物理组唐敏老师荣获湖南省二等奖;生物组张平老师荣获湖南省三等奖。
2、近年来,永州柳子中学加大了教研教改力度,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本次教育部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活动中,永州柳子中学3位教师报送的实验教学作品被评为湖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课例。
3、永州柳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创新方面的成果。学校将再接再厉,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优化学科教学工作,大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为下一步创建省级名校奠定基础。
精品课的含义
1、教学质量:精品课代表着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这种课程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精心策划和实施,他们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实现教学目标。
2、示范性:精品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这种课程经过精心设计和实施,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同时,精品课也代表着学校或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提升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3、创新性:精品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具有创新性。这种课程通常会根据学科前沿动态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也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践性:精品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课程还会关注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平台上传精品课程?
在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平台上传。根据查询资料显示打开云平台APP,点击照片,选择一下就能上传到云平台,只有获得市级优课的教师,才能通过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登录后,在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平台上传。
一、作品要求
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三类。学科课程和特殊教育类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特殊教育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
实验教学类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等。精品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二、活动流程
自主申报。
学校推荐。
县级初选。
省市遴选。
部级遴选。
三、精品课制作要求
学科课程、特殊教育
学科课程、特殊教育精品课内容应为2023年审定的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具体一课(节)所含知识可选择的课程以平台公布的课程节点为准。
一课(节)如有多个课时,需分别制作多个微课,最多不超过3个课时。每课时微课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
特殊教育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如有实验内容,可提供实验视频。相关模板可从平台下载。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应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适当呈现授课教师画面,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画面的可视性。
单个微课视频时长:小学10—15分钟、中学15—20分钟。微课视频应包含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包括: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名、主讲教师等信息。
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光照充足均匀,教师语言规范,声音响亮。视频画面的比例为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建议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
鼓励教师对微课视频文件进行后期编制,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当调整屏幕大小,布局美观大方。
课件
课件及其嵌入的媒体素材应确保内容清晰无误,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风格统一。
引用地图应使用教材上的地图并标明出处
格式为:地图出自xxx(教材名,出版社,版本,第x页)。
其他文档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等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如何把 “新基础教育” 融进课堂
如何把 “新基础教育” 融进课堂新基础教育的宗旨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有四个“还给”,其中之一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那么,如何运用“新基础教育”理念上好每一堂课呢?
一、定准目标,注重灵活变通。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带着很强的“教案意识”走进课堂。教师要对自己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找准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即“教什么”比“学什么”更重要。其次考虑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如果老师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师生学习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感,学生一节课下来就会无所得或者所得甚少。
二、精讲多练,注重实效。“新基础教育”理念注重扎实、有效率、有价值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明白什么情况下少讲?什么情况下多讲?少讲:学生本来就会的;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全有能力获取并掌握的;与本课学习目标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多讲:学生感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学生感兴趣,又与本课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学生缺少解决学习问题和思考问题方法的等。
三、小组合作,注重生成。“新基础教育”评课注重学生的精彩和生成,不注重老师的精彩,课堂观察重在学生有什么变化?什么收获?是否游离在课堂之外?因此“新基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往往会呈现小组合作,重心下移的教学方式。但小组合作往往容易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和小组讨论,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既重“形”又重“神”,既重“外”又重“内”,既重“动口”又重“动手”,更重让学生动“脑”、动“心”、动“情”。
新基础教育要求尽量用原班级或实验班上课,反对借班上课,反对“假课”,搞形式热闹的课堂,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长,让教育还原为本色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
如何用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杭锦旗中学 高建忠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显的尤其重要,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有效备课”,而“有效备课”是相对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而言的。什么是无效或低效备课?是指老师在没有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标、掌握学生学情的情况下,照抄照搬,缺乏思考,没有创新的备课,表现形式有:“现抄现卖式”备课,备课缺乏计划性,课前看看教科书,翻翻参考书,设计一下教学过程,编写一个简单的教案,敷衍了事,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考核,备课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严重脱节。“重复昨天故事式”备课,就是一些相对年长的教师,认为对所教的内容已经教过或者还不止一遍,不去备课而是使用过去的旧教案,“穿新鞋走旧路”,有的甚至仅凭经验与感性认识上课,课堂上缺乏有效控制,教学随意性大。什么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相对以上无效或低效备课而言的,是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标,备学生、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力争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实施有效备课?就我校的实际,我们提出教研组活动要围绕“三个一”展开,即备课小组每周备一节精品课、教研组每周上一堂优质课和研讨一节典型课。结合校本教研活动,我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一、自主备课是前提自主备课就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自备课应该是备精品课,要达到“三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层次,即第一次备课就是教师拿到教材后,凭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凭着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进行备课。其次是发展层次,即第二次备课,就是查阅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后,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真正读懂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在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备课。再次为创新层次,即第三次备课,就是通过课堂上教学的实践认识和亲身体验,总结上课中的成败得失,再反思总结,实现跳出教材教教材,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备精品课、设计精品教案,是教师通过教材,对课标、对自己、对学生的分析,再经过深思、反思后的创造性劳动,对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成长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二、合作备课是关键合作备课即集体备课。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一是便于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二是有利于相互检查自主备课情况。这环节要求首先是独立自主备课,然后交流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来明确备课内容在本册、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关键点的思路,统一设计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合作备课有很大好处,能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但集体备课组织起来有难度,费时费力,时间一长易流于形式,难长期坚持。为此我们必须要明确做法,要“授之以渔”。(1)选定课例,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定一个典型课例。(2)确定主备人,要求主备人进行精心自主备课。(3)研讨,由主备人先说课(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全组教师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鼓励人人提出问题和见解,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锋碰撞,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最后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最佳的教学方案。(4)执教,小组选定一位教师执教,可以不是主备人,推荐轮渡执教方法。(5)再研讨,在小组教师全体听课的基础上再研讨,总结得与失,成与败,进一步互相切磋、互相启迪、互相提升,让教师真正掌握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创新等,以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三、反思备课能提升反思备课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应贯穿于备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前所述自主备课中就有两次反思,第一次备课的反思就是第二次备课的基础,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结果就是第三次备课。教师要经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撰写“备后感”和“教后感”,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学生实际,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本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教学经验的再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促进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生成。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有效备课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备课不能流于形式,应“不拘一格”,要张扬个性、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有效”核心的统领下,发挥集体智慧,强化备课环节,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思想,真正落实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不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