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基础教育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训ppt 《如何落实幼儿园一日常规》教研方案

时间:2024-06-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3 栏目名: 基础教育 文档下载

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如何落实幼儿园一日常规》教研方案

1、入学接收管理(1)家长要把孩子亲自交给老师,老师要做好登记;(2)老师要告诉家长到校来接孩子的具体时间;(3)对到校的孩子要检查口袋中
是否有不该带的小刀、硬币、豆粒或其它对孩子可能造成伤害的危险品;(4)对未到校的孩子要及时联系家长问清原因,或要求不来上学的孩子家长向老师请假;
(5)做好入校孩子的组织和管理,凡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随便乱跑,尽可能在教室里活动,以便监管。
  2、课前活动管理(1)教师要告诉孩子规范活动,不打闹、不疯狂,最好在老师在组织下活动;(2)要始终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有效监控,不留死角;(3)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行为;(4)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组织孩子上厕所。

  3、课堂教学管理(1)上课前要先清点人数,逐一对照,做好记录;(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每一天的教学内容,不能盲目上课,如每天要教孩子会认
什么字、会写什么字、讲什么故事、教什么儿歌、做什么活动等都要充分准备。严禁随心所欲,要保证孩子在校每天都能学会应该学会的东西。

  (3)注意教学方法和技巧,规范语言,最好用普通话教学,不要交给孩子错误的知识,包括字的读音、解释,字的书写笔顺;(4)课本、作业、铅笔
要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当堂用完,当堂收交妥善保管,作业不能让孩子乱撕,到期末收集整理后统一发放给家长;(5)老师要改好孩子的每一本作业,不能有空
白,期末学校检查验收,作为学期工作成绩奖惩;(6)老师要教给孩子学会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见人有礼貌,会说"再见"、"您好"、"谢谢"、"对
不起"、"没关系"等文明语言;(7)老师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拿笔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8)课堂上有孩子上厕所要
妥善处理,保证互不影响;(9)教师要加强教对学方法的研究和交流,保证教学质量;(10)每天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成绩和问题,做好记录,
及时改进;(11)室外活动课要认真组织,不能让孩子随便乱跑,想干啥干啥,做好指导,特别要防止发生意外。

  4、课间活动管理(1)要告诉孩子及时上厕所(分清男女厕所)不拥挤,不打闹,不要因贪玩忘记去厕所影响上课,中、小班可以在老师组织下统一去
厕所,大、中、小班最好错开时间;(2)课间活动也要组织好,始终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监管好自己本班的孩子,确保不出现意外事故。

  5、中午就餐管理(1)老师要先清点就餐的人数,看是否缺人,对没有用餐的孩子弄清原因,做好登记;(2)大中小班要各负其责,组织孩子规范就
坐,老师统一给孩子盛饭,统一发放,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端饭,以防烫伤;(3)吃饭前要让孩子先洗手脸,饭后擦手脸,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老师要鼓励孩子吃饱饭,对吃得少的孩子要多关心照顾;(5)饭后统一收拾餐具,注意开水消毒;(6)每餐饭菜都要保留样品48小时。

  6、中午午休管理(1)要教育孩子饭后不要急于睡觉,做适当的活动,以利于消化;(2)统一安排活动后在教室里休息或看电视或拼玩具,不允许随便乱跑;(3)午休时间老师不得离开教室,确保孩子安全;(4)对需睡觉的孩子要精心管理,以防止受凉。

  7、放学组织管理(1)组织好放学秩序,不能让孩子随便乱跑;(2)对家长接走的孩子要做好登记,没有家长接的孩子坚决不能随便放走,要及时跟
家长联系;(3)要发给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内容,告诉孩子一天在校的表现,整理孩子作业、课本,检查有无遗留;(4)孩子全部离校后,老师要整理室内外卫
生,检查门窗,锁好班门;8、校内安全管理(1)老师要经常做好安全教育和检查,多注意孩子的不规范行为,及时纠正制止;(2)每天都要检查孩子不该带到
学校的东西,不允许孩子私带小刀、铅笔、刮铅刀、硬币、炮子、火药、打火机或其它危险品;(3)无论课内课外,都不要让孩子离开老师的视线,不要让孩子在
教室内乱摸电线、开关、插座或其它电器设备,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要自己燃放鞭炮,不要玩水,不要到不该去的地方去玩,给孩子讲一点常见的、必要的安全知
识;(4)老师每天都要对教室内的玩具、桌凳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并处理;(5)注意观察孩子在校的表现,对精神不好的孩子要观察是否生病,
若发现孩子有病,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到校,必要时报告学校领导送往村卫生所治疗;(6)老师一定要把全部精力投放在工作上,不带情绪工作,上班期间不做与工
作无关的事情;(7)做好一天的安全工作记录。

  9、环境卫生管理(1)室内外卫生有各班老师负责,做好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保证每天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室内外的纸屑、垃圾;(2)教育孩子
不要乱扔纸屑、垃圾,要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从小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3)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洗手,放学前要让工作把手脸洗干净,整理好衣服、书包、检
查有无不整洁的地方;(4)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保持教室里空气流通;(5)教育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在家要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6)室内
外物品要摆放规范、整齐,经常擦洗,不留灰尘;(7)教育孩子不要在学校乱写乱画,特别是墙壁,课桌等。

幼儿园怎样加强常规管理???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长期以来,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条款式”、“权威式”的管理,然事与愿违,管的越严,反的越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显得死板而教条。为此,笔者试从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出发,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的常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一、角色扮演常规管理趣味化 1.模仿喜爱动物 动物是幼儿所喜爱并痴迷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一模仿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就乐得神采飞扬。于是,我就将诸多可爱的动物引进班级管理,与枯燥的常规进行匹配、链接。如:学小猫轻轻走路;学百灵鸟大声歌唱;学小猴大胆游戏……这样,幼儿玩的开心,学的主动,掌握的也轻松。渐渐地,也就习惯成了自然, 2.扮演故事人物 除了动物是幼儿乐衷扮演的形象,许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幼儿所欢迎的对象。为此,我们有意选取作品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人物形象,让幼儿直接模仿。如学习故事《七色花》后,也给每名幼儿七个花瓣,让他们学主人公,做七件帮助同伴的好事;学儿歌《小熊过桥》后,让幼儿学小熊大胆过小桥,做游戏;学儿歌《我上幼儿园》后,鼓励幼儿学儿歌中的小朋友,入园与老师、同伴问好…… 二、环境熏陶常规管理形象化 1.设计视图标志 幼儿对常规的认识常易理解,难遵守,这是幼儿自身控制能力欠缺使然。为此,我在创设物理环境时,总是与幼儿一起设计常规标记图,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以此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醒。如:为引导幼儿摆物有序,便与他们画各类物品的简笔画,当做物品的“家”的标志,张贴在相应的玩具橱上;为减少幼儿间碰撞,在进出卫生间的过道上,画上两对小脚丫和来回箭头,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也就是在这些“家”、“小脚丫”的引领下,幼儿“有序摆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为自然产生,并水到渠成地内化为一种习惯。 2.播放优美音乐 有关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许多攻击、吵闹行为与心情直接相关。平静、愉悦的心情往往有利于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相反,烦躁、沉闷的心情则是诱发恶性行为的起因。因此,我特别注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关键时段,播放一些背景音乐,既愉悦了幼儿的心情,又减少了因心情原因而造成的违规行为。如:早晨来园与亲人告别,有分离焦虑时,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活动结束后,情绪比较亢奋时,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午睡时因睡不着,而产生孤独无聊情绪时,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摇篮曲……正是这些怡情悦耳的音乐,带给了孩子无暇的想像,既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是有效遏制了一些不良行为的萌芽。

栏目最新